南洋报恩寺
始建于唐朝,位于同安城区北部约7公里,地处汀溪镇褒美村南洋村西南方南洋寨山下的水蛇崙上。寺院座西北向东南,寺院两边群山延伸。现在,各善男信女可乘车609路公交至南洋社站下,往山上方向的水泥步行即可到达寺院。登上阶梯,大殿右前方是寺院历史悠久的第一见证者——古龙眼树。大殿前的“柱石”“石锥”高宽约51cm*43cm,由于寺院始建年代的久远,四方佛像早已模糊不清。
据史记记载:南洋报恩寺原名“南洋院”,始建于唐朝。后来明朝叶成章(1573-1641)将其名字改成“南洋报恩院”。康熙年间修葺过一次。民国末期尚有金门同胞过海来南洋报恩寺请火朝拜的记载。这里陶冶着淳朴善良的民风,孕育着一代一代的先贤。如今,南洋报恩寺是古代同安三间半院最早建成又是仅存的一间(会道院、泗州明觉院、佛光院逐步建成号称同安三间半院)。
解放初,历经八年抗战与四年解放战争,国家百废待兴,民不聊生。各地寺庙、僧人也难逃厄运,当时南洋院只是一座不足100平方米的小庙,粮食供应不足很多和尚到处化缘,最远的地方曾到达泉州安海的五里桥。末任的寺院和尚,法号释慧宗,从1942年至1950年,长达8年的时间,经常为南洋社的众生义务做法事,解放后移民灌口的山口庙,并被接纳为厦门市佛教协会的会员。
由于20世纪50年代的破除迷信,加上十年文革,千年古刹几乎已被拆为平地。1984年政府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的佛教文化慢慢复苏,南洋、下井仔的民众开始重建报恩寺,在先塑造一尊佛像后于当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开光。1990年褒美村西坑社的僧人叶金城进住寺院管理,时间长达十一年又四个月,此期间他还修了一条通往寺院的简易公路并给佛祖更衣一次。2001年至2005年佛教事业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2005年农历十月初一,当叶金城第二次进住寺院五个月后迎来了开登法师。开登法师进行扩大规模的翻建,大殿由48平方米扩展为260多平方木,增僧房厨舍7间,增塑普贤文殊、观音地藏诸圣像等,第一期扩建后南洋报恩寺总占地面积约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后来因开登法师马来西亚集资,委托广普法师管理。2010年三月十八日报恩寺注册为国家佛教活动场所并任报恩寺住持。2010年十一月七日,广普法师辞去住持,致力于建设翔安区准提寺。由开登法师继续担任住持工作。2010年农历十一月初六进行第二次扩建寺院扩大到贰仟多平方米,耗资三十万元。2010年7月18日,首届管理委员会成立,开登法师任主任。2015年,开登法师因年迈体弱辞去住持一职。2015年5月,在同安区佛教协会推荐下,传行法师正式接管报恩寺。
传行法师毕业于柏林禅寺佛学院,致力于弘法利生事业,自传行法师驻锡入住南洋报恩寺以来,整理规划改扩建该寺庙,做了大量工作,面貌焕然一新。现已完成念佛堂和斋堂综和楼并已投入使用。大雄宝殿,僧寮,居士楼,藏经阁及相关配殿陆续完成中,成为厦门佛教寺庙一个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