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厦门寺院 > 厦门寺院 > 正文
万石莲寺浏览寺院新闻
发布时间:2012/12/14 2:38:08  来源:厦门佛教在线 编辑:weiyi 浏览:1

 

万石岩

即万石莲寺。在狮山山麓,现植物公园内。狮山是厦门著名风景区,山间怪石参差,峰顶万石挤立,恍若朝天玉笏,故有“万笏朝天”胜景之称,列为厦门小八景之一。漫山奇石巉岩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若人若兽,蹲伏扑击,千姿百态,各具形象。岩下幽壑清溪,鸣泉滴翠,尤以“小桃源”洞更为奇绝。洞深约半里,内有石凳石床,可容数十人,中有清泉流注,叮噹声响不绝,石上有“水鸣韶”题刻以志景实。每当阴湿季候,深涧幽洞云雾蒸腾,奇峰怪石飘忽在云雾之间,若隐若现,另有一番奇幻景色。故又有“万石锁云”的雅称。

万石岩的始建年代,向有建于中唐的讹传,于史无稽。后人据清高宗乾隆三年(1739)兴泉永道按察使司朱叔权的《示禁碑》考证,确认为建于明末。碑文载称:“查万石一岩创自明季,乃僧维信师祖向定远侯募地建盖。”定远侯是明末拥兵驻镇厦门岛上的郑联,总部设在狮山山麓。郑联在厦门拥兵自重,横征暴敛,恣害百姓。明末唐王隆武二年(清顺治七年,1646)八月中秋,被郑成功诱杀于万石山下。由此可见僧维信的师祖乞地开建寺宇,当在郑联被诱杀前的几年间。然而,在万石岩山上,却留下不少万石建寺前的诗文题刻。从这些题刻中,透露了万石造寺前己有道教的宫庙。明世宗嘉靖(1521—1565)诗人黄克晦在题石诗中写道:“结伴遥寻太乙家,巍峨万石映彩霞”,说明明代中期的万石岩,不仅已成为文人墨客结伴游咏的胜地,而且在山上已有道人修真的道观(太乙家)。

万石岩开建后不久,一度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二年(1664)施琅在复建南普陀寺的同时,又重建万石岩。此后又经寺僧多次重修。民国二十二年(1933),会泉和尚住持万石岩,对寺岩进行全面翻修扩建,并创办“万石佛学研究社”,招收闽、粤、台各地学僧60多人来寺修学。二十五年,陈嘉庚胞弟陈敬贤夫妇捐献巨资欲就佛学研究社扩办敬贤佛学院。筹备就绪,正准备招生开课,因抗战爆发而作罢。

民国二十七年厦门沦陷前夕,会泉和尚离厦出国,岩寺由其门徒新竹主持。抗战期间寺宇失修。胜利后一度修葺。三十七年,旅菲侨僧性愿和尚倡议在岩寺中开设“大觉佛学社”,由印顺法师主持,讲授佛学,参加修学僧伽20多人,后因印顺出国停办。

新中国建立后,万石岩一度被借为解放军营房。1979年驻军撤离后,由会泉门徒、旅居新加坡华僧宏船募集巨资,委托妙湛、宏辉、开因姑,对寺岩进行全面翻修扩建,新建的有山门、大雄宝殿、伽蓝殿、会泉法师纪念堂以及讲堂、院舍等,总建筑面积达6500多平方米。1984年落成时并改称为“万石莲寺”。宏船回国亲自主持开光典礼,并延聘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兼任主持。1985年闽南佛学院复办后,增设女院部,招收各地尼僧和部分菜姑入学,经宏船倡议,将女院部附设在万石莲寺内,常住女院部师生100多人,及至1996年,女院部方迁往新建的紫竹林寺。

新中国建立后,狮山万石岩辟为植物公园,山坡上遍植珍木异树,名花奇草,山间聚水成湖,湖上池亭水阁点缀其间,使万石胜景显得更为绮丽清奇。万石莲寺的梵宇琳宫,耸立于绿树、白石、碧水之间,宛若缀在碧螺髻上的一颗闪烁辉亮的红宝石,格外伟丽庄严。

岩寺一度由宏船女弟子开因姑负责。现聘法源法师为万石莲寺住持,主持日常寺务。

寺院动态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06
备案序号:闽ICP备09050516号-1
地址:思明南路515号 (厦门南普陀寺内,闽南佛学院旁)
Copyright 2022 中国·厦门市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