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佛教志
《厦门市佛教志》(专业志),经过两次编修,分别完成两部涵盖不同区域的方志初稿。第一时段的编志工作,是在市民族宗教局统一组织领导下,交由市佛教协会具体负责,主要任务是编写以市区本岛为主的佛教分志。此分志由民宗局汇编,转送市方志办总纂,编入市志。佛协会接受任务后,随即聘请厦门佛教居士林秘书长郑梦星居士全面负责编写。郑居士对闽南佛教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又曾参予编修《晋江市志》,主编其中宗教、教育等多部分志,故其应聘后即着手按现行新编方志的统一体例和工作规程投入工作。首先规划编拟全志纲
南普陀志
南普陀寺肇始于五代,建制于清初,千百年来,枕山面海,独擅胜境,钟灵毓秀,高僧辈出,梵宇恢宏,名闻海内。1933年,太虚法师住持南普陀寺,曾请虞愚居士和寄尘法师合编《厦门南普陀寺志》。该志对于南普陀寺千年历史仅记其略,而对寺院改制十方丛林后的十年盛事则载之甚详,列传人物尤以近代僧俗大德为主。然该志过于简略,取材不广,考订难周,成书至今又历七八十年,千年古刹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运昌隆,传统文化日趋复兴,古寺法宇又逢正法振兴的殊胜因缘。于是古刹重新,宏构殿
妙法林志
第一章《历史沿革》如实志述妙法林七十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全过程。妙法林建于乱世,这给了它成为“红色佛堂”以及后来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机缘。第二章《人物简介》分为《本林人员》、《支持人物》、《革命人物》、《工委委员》等4 节。妙法林为菜姑修行的家庭佛堂,故以本林人员为主进行介绍;另介绍13 位支持、指导妙法林修建、发展,关系密切且至关重要的僧伽和居士,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妙法林的发展历史。此外,在《革命人物》中,介绍5 位与妙法林有过关系的革命前辈;在《工委委员》中,介绍10
世界佛教历史
佛教(Buddhism)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起源
佛教创建时,印度已经进入了封建领主统治的农奴社会。当时印度传统的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种信仰,以及婆罗门作为一切知识的垄断者和神权统治的代表的地位开始动摇,成为众矢之的。自由思想家中出现了种种反传统信仰的沙门思潮。
演变
佛教创立后,在印度几经演变。佛陀及其直传弟子所宣扬的佛教,称为根本佛教。佛陀逝世后,弟子们奉行四谛、八正道等基本教义,在教团生活中维持着他在世时的施设和惯例。由于佛陀生前在世时于不同场合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同的说法,弟子们对此便产生不同的理解。约在佛灭后100年,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称根本二部。
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广建佛塔,刻敕令和教谕于摩崖和石柱,从此遍传南亚次大陆的很多地区。同时又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到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号:闽(2022)0000006
备案序号:闽ICP备09050516号-1
地址:思明南路515号 (厦门南普陀寺内,闽南佛学院旁)
Copyright 2022 中国·厦门市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